一流范文网事迹内容页

一中副校长先进事迹:一片碧血化丹心,赢得芬芳满园春

2017-01-04个人事迹955

  一中校长先进事迹:一片碧血化丹心,赢得芬芳满园春

  在煤城西鸡的教育战线上,有一位杰出的女性,她二十六年如一日,风雨无阻地奋斗在教学的第一线上.清晨六点钟,当别的老师和学生还没到校,她的身影已经出现在静静的校园里;夜晚九点钟,当其他的老师和同学都已离校回家,她还要巡视一遍校园,再悄然离去.以校为家,爱生如子,在传播知识的讲坛上,在培育栋梁的校园里,辛勤地耕耘,默默地奉献,她就是被评为"西鸡市十大优秀妇女"之一的矿业集团一中副校长z!

  生命的轨迹里,从未改变的是迎难而上

  xxxx年月日,整个矿业集团第一中学的校园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,操场上彩旗飘扬,人头攒动,全校的师生济济一堂,为初中部中考取得全面胜利举行祝捷大会!

  在xxxx年中考中,大初三毕业的舒伟同学取得了矿业集团第一名、全市中考第二名的好成绩,马广志同学取得了全市第七名的好成绩;应届毕业生进入全市高分段的学生达到了141名,位居全市第二名;在毕业的六百余名学生中有将近四百人升入省级重点高中,本届毕业生创下了初中部此前的历史记录,。

  在祝捷会上,z副校长代表学校对中考作了总结:"xxxx年中考取得的优异成绩,是全体初中老师用无数的心血和汗水辛勤培育的结果,是我们初中部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晶.三年前招收的这届学生,是经过全市其它学校考试录取后,我们才招收进来的(没有经过考试),其质量是可想而知的,用三流四流来形容,一点都不夸张.那么就是这三流四流的学苗,经过我们三年的培养,取得了出人意料、令人瞩目的成就.这成就的取得表明我们初中部的老师是过硬的,我们的素质教育成果是显着的,这一切应该完全归功于全体初中部的老师!我们要继续努力,把集团一中的初中部建成全市一流的初中!"z的话音刚落,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!

  在成就面前,z把它归功于全体教师的努力,可是集团一中的师生知道,初中部的全体师生更清楚,没有z,没有z的啼血耕耘,也许就不会有初中部的今天,就不会有今天的辉煌,初中部要达到今天的辉煌也许还要走上一段更长的路!人们不能忘记,是z带领初中部的老师清晨顶着星星走、夜晚踏着月亮归,奋战了三年,三年迈出三大步,才赢来了今天这耀眼的辉煌!

  1999年7月,根据全局的教育形势和一、三中的实际,矿务局决定将局三中与局一中初中特长部合并,组建局一中初中部。

  新合并的初中部,教师队伍骤然庞大,成份复杂起来,教师来自原局三中、局一中特长部、各矿中学、各私立中学,思想状况、认识水平、知识构成、业务能力、个人修养及工作状态等等各不相同,层次不一,。两校合并,原局三中校长他调,书记任局一中副书记,原局三中的老师担心得不到公平对待,怕受歧视,思想不稳,而且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,还有许多实际的困难………

  面对困难重重的初中部,z挺身而出,几次主动请缨。学校领导班子经过研究,决定由z主抓初中部工作!

  工作虽然千头万绪,但当时最敏感的就是新领导与两校教师亲疏关系问题。老师们都在观察,看看校长是不是一碗水端平。z首先致力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。在初中部第一次全体大会上,她要求老师们要尽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,互相支持,互相帮助,精诚团结。她真诚地说:“学校的工作搞得好与坏,关键在教师、教师的人际关系和谐、学校的秩序就稳定,如果老师们没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,没有一个愉快舒畅的心情,我们的事业将如何发展?请各位老师放心,我一定会一碗水端平!”

  为了在尽短的时间内形成一个统一整体,在实际工作中,z率先垂范,不分亲疏、一视同仁。因为她清楚,教师人际关系是否和谐,关键在领导,领导公平公正,老师间的矛盾就少。在z的眼中,衡量一个老师好坏的只有工作。工作努力,成绩突出,不管是局一中的还是局三中的,就表扬;反之,就一样地批评帮助。由于z公正、合理地安排教师和干部的使用,一视同仁。时间长了,大家放心了,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。

  为了加强教育教学管理,z和中层干部一起研究制定了《教学量化管理考核方案》《教职工聘任制》、《岗位责任制》、《校内工资分配制》、《考核奖惩制》等一系列管理制度,在全体教师中认真讨论,形成共识,付诸实施,使初中部管理更加科学化、规范化、程序化。

  规章制度建立起来了,z要求检查十分严格,绝不走样。开始,有些老师不理解,认为陶校长做事太绝情,一点也不给人留面子。上班迟到一分钟,上课铃响后才走出办公室都要挨批评,开大会不出席,活动不参加要扣奖金。对此,z说:“严格按制度办事并非无情无义,按章办事才能显出人人平等,工作有秩序才能取得成绩。制度面前人人平等,不管是谁,工作有成绩就表扬奖励,出了问题就批评处理,对事不对人。无论是谁,绝无例外。”

  由于z严以律己,严格管理,不徇私情,大家心悦诚服,人人干劲倍增,不甘示弱。在工作上严格要求教师,解决实际困难;在生活上体贴关心教师,教师有病,前去探望,思想有疙瘩,谈话勾通,工作上有困难,帮助解决,短短的时间里,初步形成了一个团结、协作、奋发、向上的初中部集体。初中部呈现出蓬蓬勃勃,热火朝天干事业,争先恐后,比着争着抢着忙工作的局面。

  根深方能叶茂。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z注重师德师风建设,加强教师在业务素质上的提高。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提出正教风、正学风、正校风的口号,促进教学工作。她总是把自己打扮得端庄严谨、仪态大方。要求教师也不例外。一位女教师,为了美观,把头发轻轻染了一下,z发现以后,几次找到这位女教师,批评要求她必须染回去。在开展公开课、示范课、研究课和骨干教师充分交流的基础上,举办教学研讨班,加强学习,鼓励教学上的改革创新,实行了分层次教学法,构建“主动、合作、创造”的教学模式,推行教师之间"传、帮、带"的导师制,增进了解,使教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;

  z能够把一个有着许多困难的初中部,变成一个学生向往、家长领带信任的一流初中,源于她多年来养成的知难而上的性格。

  1969年中学毕业的z响应伟大领袖"上山下乡"的号召,满怀着一腔豪情,登上了北去的列车,来到了黑龙江省建设兵团五师45团九三农场。五年的时光,寒暑易节,风霜雨雪。许多知青熬不住枯燥、乏味、劳累的日子,叫苦抱怨,当了逃兵。z硬是凭着一股倔强之气,咬牙坚持。在兵团近二千个日日夜夜的艰苦生活中,不怕累,不叫苦,不流泪,先后种过地,喂过猪,烧过砖,酿过酒,酿过酱油,放过牛,爬过交手架,盖过房子,当过食堂炊事员,无论干什么活,都与男知青比高低,男知青五分钟挑一担水,她也五分钟挑一担水,男知青一次扛三袋面,她也一次扛三袋面。z就是凭着一股劲儿,赢得?quot;铁姑娘"的美誉,在兵团一千多人中脱颖而出,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兵团党组织保送她到西鸡矿务局师范学校学习深造。有了学习的机会,她如饥似渴地学习,用知识武装自己,作为班级的学习委员,她学习成绩一名列前茅。

  1976年,z师范毕业分配到滴道矿,孩子太小,她顾不上;家离学校很远,她依旧早来晚走;中午,她一边吃饭,一边精心批改学生作业……恢复高考后,她担任毕业班班主任,所教政治学科的高考成绩一直全市领先。十年里,她多次荣获学校、矿、矿务局的劳模标兵、黑龙江省"五讲四美"为人师表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。

  1986年z调到西鸡矿务局第一中学,她先后担任班主任、高三把关教师、教研组长、学年主任、教务处主任、教学校长等职,所教的政治学科高考平均分获得过全市的单科第一,她的学生姜汉龙考入了清华大学,温源考入北京师范大学,升入大学的学子难以计数可谓是桃李芬芳满天下。二十六年的教育生涯里,她潜心钻研,撰写了《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》等八十多篇论文,荣获过国家、省级的一、二、三等奖。她本人也相继获得"市级特等劳模"、"三八红旗手"、"优秀共产党员"、"学雷锋标兵"、"教育标兵"、"省百名优秀教师"、"西鸡市十大优秀妇女"等四十多项光荣称号。

  多年的生活,陶风兰形成了自己的做人的信念:无论做什么事,都不能输给别人;无论做什么工作,都必须尽心尽力,尽职尽职!

  实际的工作中,孜孜以求的是创造一流

  1998年,担任西鸡矿务局一中的教学校长的z,为了提高教学质量,让更多的学子考入大学成才,根据校职代会的精神,下了很大的功夫,制定了《局一中教学常规量化考评方案》,把教学工作的管理量化、细化,实现常“八抓”。一抓常规教学,保证扎实稳定的教学秩序;二抓集体备课,实现功在课前,资源共享;三抓课堂教学实效性,全面提高教学质量;四抓批改及反馈,提高教学的针对性;五抓单元复习过关,实行复习段段清,保证学生的成绩稳步推进;六抓教师工作状态,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积极性;七抓联考联评,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、压力感;八抓信息交流,组织教师到外地学习,拓宽视野。

  一年多的辛苦努力,结出了丰硕的高考之果。99年高考,报考584人,录取380多名,高考升学率达到65%,考入本科245人,本科升学率为41.3%,理科进入全市前十名的1人,文科进入全市前十名的2人,政治、语文学科获全市单科第一名,付强同学第一大批优秀学生考入了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,高考升学率、本科大学升学率、名牌大学升学率创此前局一中历史最高水平。而据我们了解,这一届学生在考入西鸡矿务局一中时,生源质量非常不理想,中考在全市前一百名的学生仅有2名,而在99年高考中进入全市前一百名的就达37人。把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,培养成全市一流的学生,这期间,凝聚着z和高三全体教师的多少心血啊!

  z工作认真,要求严格,"严"是出了名的。无论是她当班任还是当副校长,要求的都是一丝不苟的。主抓初中部,她仍是"严"字当头,严格管理。经过深入调查,经过深思确定了自己的工作目标:三年后在教学上出成果,在管理上出经验,把局一中初中部办成全市一流水平的初中。

  两校合并的第一年,人们对局一中初中部还不甚了解,不信任也不认可。生源是摆在局一中初中部的第一个难题。为了招生,陶校长带领阿庆海主任,在三个月的时间里,走遍了全市一百多所小学,连只有几十个毕业生的乡村小学都不错过。每到一所学校,她都主动与学校领导联系,亲自到学生中去动员,亲自与家长联系。别的不说,光是学生家的电话号码就记了5000多个。为了宣传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理念,为了憔悴了声嘶哑了。

  别看她对老师铁面无私,严肃、严厉,可前提却是关爱有加。她时时事事想着老师,谁家有大事小情,她准到场。一个假期,她和每一位老师谈一次话,问寒问暖,关心倍至。老师们工作辛苦劳累,她看在眼里,记在心上。逢会便讲,我们初中部的老师真是好啊,敬业爱岗,责任心强。逢年过节,她不忘给老师们搞福利,寒暑假组织老师旅游。老师们深深地体会着陶校长那份浓浓的爱,都把她当作知心朋友,有话愿意跟她说,有困难愿意找她解决。多干工作就多得报酬,大家毫无怨言,心情舒畅。许多老师都说,跟陶校长工作是累,可累得舒心,累得值。

  要创建全市一流的初中,必须实行规范化管理。走进初中部,你会觉得赏心悦目,学生彬彬有礼,教室宽敞明亮,备品统一摆放,课堂生动活泼,学生精神饱满。课间操更是学校的一道风景,蓝白相间的校服,整齐的队列,整齐的动作,整齐的步伐。

  为了实现规范化管理,陶校长严格要求、严格检查、每天她都是第一个迎着旭日来到学校,最后一个披满身星光离校。四层教学楼,她每天不知要巡查多少遍。工作狂,工作起来,什么都忘了。

  z为了教育事业,奉献了她的青春,她的才智。学子们感谢她,家长们感谢她,感谢她的这份无私奉献的爱。

  功夫不负有心人,2019年中考,吕存有同学名列全市第三名,有3名学生进入尖子生行列,并夺得了化学单科第一名的好成绩。500分以上有700人,高分段有131人,位列全市第二。

  局一中初中部迅速扩大了规模,初中部由几年前的只有一个教学班、几名老师发展为62个教学班、140名教师、4000多名学生。声望在全市迅速提高,跻身于一流学校的行列。集团一中初中部名扬西鸡,得到了全市人民的首肯,办学达到了一流水平。人们信赖陶校长,信赖集团一中初中部,把孩子送到这里放心。

  心灵的天秤上,永远倾斜的是事业和原则

  学校声望高,慕名而来的学生增多。但学校规模有限,有些家长为了让学生进集团一中初中部就读,千方百计托人写条子,打电话,甚至把上级领导搬出来说情,还有的家长托人偷偷往陶校长兜里塞钱。这些在z那里绝对行不通。她婉言劝家长,成绩合格,够条件的,一分钱也不用花,更不用托人说情;不条件的,托谁也没用。为了这件事,她得罪了很多领导、亲友、同事、老朋友。有人问她,现在当领导的,办事都有个灵活性,不就是进个学生吗,这么死性,得罪人,值吗?z说,值不值得用党性来衡量。学校要创一流水平,不严格把关怎么能行。教学质量上不去,我能对得起全市父老乡亲吗?有人说z是工作狂,不图好处,太不划算,有人说z当官太死性,不会贪,不会捞,只会得罪人,太不值得。而z却认为做人为官,要有一把尺度,有一个原则,那就是问心无愧,对得起大写的"人"字,对得起党旗上的那一抹血色!

  学校有了名气,有的老师要转入,z建立了专家评委听课打分,领导班子共同研究拍板的制度,有人为了进初中部,给z送礼,z分文不收,她说:你的水平不够,进不来,我收了你的礼,你不是白送了吗,你的水平高,不用送礼就能进来,你何必花冤枉钱呢?z的这种廉洁奉公精神,在集团一中有口皆碑,人人夸赞。

  z是集团一中初中部的领头雁,在她的带领下,初中部形成了独特的管理风格,打造了一流的管理水平,他们发扬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,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,高度负责的求实精神,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,敢为人先的竞争精神,不断进取,向更高的目标迈进。

  我们为z亮丽的人生喝采!品读z,让我们敬佩,令我们感动。生命只属于我们一次,而z将自己的生命打造得如诗、如歌、如春花般绚丽。

  春蚕吐丝丝不断,衣带渐宽终不悔。z用她无私奉献的精神谱写了一曲生命的歌。

再来一篇
猜你喜欢